不止于“修旧如旧”:意大利的文物保护
和三十年以前上一次意大利之行相比,笔者发现,现在几乎每个重要景点,都提供中文导游材料,并可租借到汉语的语音导游器。这样,让中国人可以更多了解城市中的古建筑等重要文物后面的故事,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踉踉跄跄一路走到现在的。
罗马:帝国广场的留白
罗马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在城内行走,你会发现,在光鲜的大街后面,往往有一排古建筑残柱突兀而起,或一堵断垣残壁迎面而来。
人们去到罗马旅游,首先会去的是圆形斗兽场(Colosseo),接着很可能是位于威尼斯广场和卡比托利欧山之间、为纪念统一意大利的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而建的维托里亚诺(Vittoriano)纪念堂。这座纪念堂的形状有点像一台旧式打字机,因此,有些欧洲人把它叫做“打字机广场”。连接两点的一条路就是帝国广场路(Via dei Fori Imperiali),建于墨索里尼时代。
我发现,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大多不关心路侧的一大片废墟、断垣和残柱。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帝国广场(Fori Imperiali)。帝国广场从毗邻的罗马广场(Foro Romano)伸展过来,由多个不同帝王的广场群组成。从公元前46年的恺撒时期,直到公元113年的图拉真时期,花了一个半世纪才建完。柱廊把各种空间联系起来,在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物之间,建立了视觉上的内在联系。
恺撒造了一个按完整规划建造的广场。它的后半部是围廊式维纳斯(恺撒家族的保护神,恺撒自称维纳斯的后裔)庙,广场是庙宇的前院,中间立着恺撒的骑马青铜像,整个广场俨然成为恺撒纪念碑。恺撒广场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新形制。广场上,各个建筑物失去了独立性,被统一在一个构图形式之中。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最终击败了共和派的反抗,建立了个人独裁。他成了古罗马的第一位皇帝。他在恺撒广场旁边又造了一个奥古斯都广场。
图拉真广场也许是其中最大的。帝制建成以后,罗马帝国建立起一整套繁文缛节,来崇奉皇帝。图拉真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规模最宏大的图拉真广场。广场的形制或许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把皇帝崇拜宗教化了。
古罗马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公元3世纪,熊熊大火摧毁了广场,接踵而来的还有地震,还在5世纪先后遭到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的入侵和洗劫。中世纪时期,这儿的建材被大规模挪去盖教堂和宫殿,最终广场成了牧场。从18世纪末,这里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帝国广场的各个细节逐渐为世人所知,当年的繁华景象仍从这断壁残垣中隐约显露。
威尼斯:破砖残柱都收藏着
人们来到水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必定会到的。广场上圣马可大教堂和总督府(Palazzo Ducale)也是要去拍照的。不会被人遗忘的,还有总督府后面通到监狱的叹息桥。至于大教堂内部和总督府(本身就是向公众开放的一系列博物馆),大多数人,尤其是团队游客,或许大多不会入内。
总督府内值得一看的,除了华丽的内廷——即威尼斯贵族共和国最高统治者总督的起居套间外,还有标志着这个贵族共和国政治运作的一整套机构用来开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大厅,如大评议会(Full council)、参议会、十人委员会、十人委员会内的三巨头会。
此行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总督府博物馆群中的营造博物馆。其中收藏着诸多总督府旧的建筑构件。总督府1442年最终落成,以后几个世纪中,历经大火等灾难。19世纪中叶以后,总督府的建筑已颓败到岌岌可危的地步,自1876年开始,意大利政府设立了一笔基金,开始大规模整修工作,宫内的公共管理机构一一迁出。当时就发现,底层正立面和上层廊柱中的一些柱子的柱头部分,问题已很严重。整修中,有42个柱头由复制品替换,另外,建筑物正立面上的一些雕塑也由于损坏严重而原样置换。被替换的原件中,不少是14、15世纪的大师之作。所有这些被替换下来的建筑构件,一件一件都完好保存在营造博物馆的几个大房间里,每件原件旁边还附有一张图说明它的原始位置,是哪一面的第几根柱上换下来的。
世人普遍印象中,意大利民族并非以办事严谨著称,由此看来,光说意大利民族天生浪漫,富于艺术创造力,是不够完整也欠公道的。
米兰:用十几年修复名画
意大利北方的米兰是该国第二大城市。除了是观光景点外,米兰还是远近闻名的时尚之都。
在米兰大教堂、维多利奥·艾玛努埃尔二世长廊、斯卡拉歌剧院和斯福尔扎古堡之外,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圣母玛丽亚感恩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里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圣母玛丽亚感恩教堂位于米兰中心,从大教堂广场(Piazza del Duomo)步行过去,也就10多分钟。
圣母玛丽亚感恩教堂包括教堂和一座多米尼克修会修道院。要参观“最后的晚餐”必须先电话预订,我们在国内进行预订,最后只订到离开那天的上午9 点30分这拨,每批放行限制在10-15人,每批参观者只允许停留15分钟。进入内部,就像进入意大利的银行或钟表店,进一道门,后面的门马上闭锁,才可开启前一道门,前前后后要通过四五道门,才进入壁画所在的修道院原饭堂。
我们是提着行李先到教堂,拿出机票预定打印件和主事人商量,这才争取到提前3个批次进入。看完此画,我们马上拖着行李,赶往临近的卡多纳(Cardona)火车站,搭乘半小时一班的机场专线列车前往马尔彭莎机场,登机回国。
达·芬奇当初用的颜料是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不是中世纪时期广泛使用的湿壁画颜料。此颜料混合了鸡蛋与牛奶,而且,达·芬奇涂得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问世五十年后就因湿气开始严重剥落。历史上,此画经过多次修补,今天看来,有些修补简直是乱来,画蛇添足,一层层加上了许多达·芬奇原画没有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兰遭受盟国空军剧烈轰炸,为保护画作,米兰人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保护,战后修复了倾倒的屋体之后,此画才重见天日。
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组,主持修复计划的是米兰的一位艺术史教授,修复过程动用了许多现代科学手段,如红外光谱和显微技术等。修复过程相当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开展示此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这么一个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文明古国,十多天的路过,只是行程匆匆,浮光掠影而已。然而这些见闻对我们思考自己的事,还是不无裨益的。
相对意大利人在大城市黄金地段,大块“留白”,原样古建残垣,这些年来,我们的各地政府都在忙着修复古建筑,不说从废墟中,往往就是从古籍、方志甚至“民间传说”的片言只语中,“发现”不知哪朝哪代“有过”,或“传说有过”一个什么建筑,湮灭已几百甚至上千年,这丝毫妨碍不了他们“全面复建”出“古建筑”的各种细节,甚至明朝皇帝想建而没有建成的某亭阁,也给“全面复建”出来了。
还想起我们的泉州洛阳桥修复。洛阳桥和赵州桥、广济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名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1993年至1996年,国家拨款600多万元,修复洛阳桥。2014年夏天,我兴冲冲赶到那里一看,有点意外,古桥修得实在有点“过新”,所有桥栏,包括柱头,全部是“新上岗”的,带历史沧桑风韵的全部“下岗”了。我有心找遍泉州主要几个博物馆,也没见“下岗”柱头下落。洛阳桥现在功能仅是一座步行桥,最多也就是周边居民的摩托车也在上面行驶,桥栏柱头非承力部件,一律“下岗”,非得这样吗?
近年来,中国各地在“全面复建”古建筑过程中,由于领导随心所欲,“添足”、“加翼”或干脆“另起一行”,甚而完全“从零开始”的情况不少。不过,大多数人看不出,或看出了也懒得说。一位长者曾“开导”我说:“看不出是傻瓜,看出来还要多言多语更傻。”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工党中央”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中央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 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农工党中央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农工党中央”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工党中央",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