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进入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工作算起,包景岭献身于环保事业40余年了。这40年,也是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步的40年,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能力在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知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变化正是以包景岭为代表的这一代环保人秉承信念,执著和坚定地在环保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成果。
包景岭身兼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原总工程师、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农工党天津市委会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副主委,天津市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众多职务,然而无论他的哪一种身份都离不开“环保”二字,熟悉包景岭的同事朋友都亲切称他为“包工”,因为无论何时见到包景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他的专业特长,他围绕自己的专业不断发声,不绕弯子,深入浅出的讲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环保政策法规、环境规划、环境管理与评价等研究工作中时不时的闪现着他的智慧。包景岭坚定地认为,只有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为公众谋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掷地有声,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
无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农工党天津市委会的副主委,包景岭要求自己拿出的每一份意见、建议都必须基于扎实的调查研究,实地调研询问记录,事必躬亲,力求数据详实、有理有据,多年来他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案50余篇,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与支持,向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天津市委会提出建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百余件。
包景岭认为:“我是学环保的,又干了40多年环保工作。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一个转折点。”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包景岭早已经提出多个建议。他曾提出过关于京津冀大气联防联控、建立环渤海区域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中心、制定恶臭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和农业废弃物全资源化利用等多项建议案。
特别是针对环渤海周边环境安全方面,在农工党中央的支持下,他组织农工党天津市委会环保支部、三省一市专家等,沿环渤海周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从环渤海地区产业分析到环境风险源的普查,从组织环保专家座谈到联合海洋、海事等多部门搜集现有环境预警和应急信息,再到报告的撰写,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布点、采样、送样、分析、出报告,每一个步骤包景岭都亲自参与、认真负责。为了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真实性,他和团队的普通成员一样忘我工作,实地走访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以及山东半岛等环渤海区域,长期勘探现场、监测海洋污染物。
承担调研的那段日子,包景岭常常一天几头跑,既要随时追踪团队成员的完成进度,又要不断找寻环境监测中遇到困境的解决办法,还要处理环保局的一些日常工作和突发状况,最忙的时候,晚上还要到媒体做访谈节目。这些工作有的繁杂,有的耗心思、花时间,包景岭只好分秒必争,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从前期的调研分解计划,到中期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的编制,到最后十万余字环渤海区域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的报告终稿,包景岭带领团队圆满完成环渤海区域环境安全的调研,提出成立环渤海区域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中心的建议,建议配备专职的环境应急管理和技术人员,构建专业的信息平台,负责环渤海区域环境安全预警、应急的深入研究和日常监管工作,并构建高度集成的数字化突发环境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平台。该建议上报后被刊登在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上,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批示。按照李克强同志的批示,国家环保部对该建议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给予了具体的答复。
励精图治,参与立法方面建议案的编写工作
当前,大气环境问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而大气污染物呈现出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等新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因时而进行了修订,包景岭对此法(修订草案)提出了多项建议,如增加农业污染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氨污染的防治;要在沿海地区要设置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船舶必须满足排放控制区标准要求;以及“对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进行遥感监测、在用船舶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海事部门责令限期维修达标”等。然而,在立法初期,这些建议却没有被采纳,但他没有灰心,他自信这些建议都是经过各地走访调研,辛苦研究得到的数据,在他多方联系争取之下,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最终这些建议在法律文本中全部被采纳。
在环境立法方面,包景岭直接参与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几点修改建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几点修改建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行政处罚条款的议案》、《关于加快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的建议》、《关于将<绿色消费促进法>纳入新一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的建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2013年6月14日稿)的几点修改建议》、《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议案》等10篇立法方面建议案的编写工作。
包景岭还结合多年来自身在环境管理第一战线上的工作经验,不仅对即将出台和已有的法律不断提出建议加以完善,对我国在环境立法中的空白区域也十分关心。他几次谈到,环境保护不仅针对生产环节,对产品的生产、使用、运营、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都应当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约束。为此,他投入了大量心血在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再到绿色消费促进法等多项法律。特别是绿色消费促进法,他曾三度提交建议案。早在2008年“两会”期间,包景岭就提出要尽快开展《绿色消费促进法》的立法准备,从法律法规角度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在2013年,随着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相继出台,他再度建议将《绿色消费促进法》纳入新一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然而,由于当时因为未能找到负责立法和执法的部门,也未提出法律框架体系,所以未能列入法律规划,但该建议案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同时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回应。
虽然建议得到重视和回应,但包景岭却未曾停下脚步。他再次带领自己的博士生与农工党环保支部成员组成研究小组,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响应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呼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绿色消费领域,提出了绿色消费促进法的立法依据和法律框架,以及更为详细的立法内容与方案,并在今年的“两会”第三次提交建议案。
为民发声,为推动实现“蓝天碧水”矢志不渝
“防治大气污染需要关注民生。”在包景岭的“治污字典”里,“民生”永远是他最关注的“关键词”。在“十二五”期间,恶臭污染尚未列入环保重点。当时,包景岭任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意识到恶臭是典型的扰民污染,也是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投诉最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此,他提出《关于加快制定我国恶臭污染防治总体规划与技术政策的建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环保专项规划,并得到环保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景岭带去了7份建议,内容涵盖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建议、推进农村和农业废弃物全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强化沿海港口及大型船舶大气污染控制的建议、以“电能替代”缓解大气污染的建议,几乎每一份建议都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息息相关,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景岭说,他的建议都是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经过实践发现有必要提出的。“有些人说到大气污染防治,动辄就谈‘体制问题’,事实上,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检查,工作是否做到了位,是否还有疏漏。”在包景岭看来,治理污染,要“脚踏实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落实”。
在天津港“8·12”瑞海工资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世故新闻发布会现场,包景岭秉承环保人的职业操守,共出席五场新闻发布会,用数据说话,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环境监测情况,每一次发声都是对公众负责,一串串客观、及时、准确的数字凝聚了包景岭在内所有环保人的努力。“8·12”期间,因为连轴工作,休息不好,包景岭血压和血糖都升高了,工作太忙,只好让司机代为取药。
如今,他虽已退休,却依然从事环保工作,参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调研,继续就大气污染防治尽心竭力。包景岭说,“环境保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没希望广大公众人人参与进来,只有全民参与,环保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公众携手共同解决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难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