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梦 大爱护心

记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市委会主委,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院长王焱

 

 
 
王焱,现任农工党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市委会主委,福建省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厦门市首届医学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厦门市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2010年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回国人员;2012年被评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2014年获评第九届中国医师奖2015年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
作为医生,王焱将全部的身心奉献于岗位,严于律己,向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和新的高度,孜孜不倦地躬身前行,艰苦求索。



 
他从小耳濡目染,立志投身医学事业。王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母是新中国第一批援疆医疗工作者。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立志要学医救人,一辈子做一个对得起患者的医者。大学毕业后,他和未婚妻便毅然回到新疆,共同投身于医学事业。后来,他前往香港深造,师从国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香港大学医学院何世华教授。在他学成时,本有许多很好的选择,但何教授告诉他,厦门要建一个心血管病医学中心,现在,厦门特别需要像你这样的医生。他被这话打动了,2001年,他毅然放弃了在香港的优厚待遇,怀着建立一座实力强大的心血管病医学中心的梦想来到厦门。
他用精湛的技术让患者从不信到肯定。2001年,刚成立不久的厦门心脏中心,其技术实力经常会遭到质疑,病人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博士,对他擅长的心脏介入手术这项新技术,都心存疑虑。曾有一位美国外商在厦门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起初要求去香港治疗,经介绍才同意在这接受手术,结果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外商感到很惊讶,他说没想到厦门有这么精湛的技术,对当初自己的怀疑感到很抱歉。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就这样,他用一个个成功的病例渐渐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求诊。



 
他珍爱生命,从不轻言放弃。有人说,医生当久了,会对死亡麻木。但对王焱而言,正是因为看多了生死,才更拼命地去挽救,即使送来的病人心脏停跳了、呼吸停止了,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尽力让它重新开始跳动。就这样,多年下来,他不知曾从死神手里夺回过多少个生命。一位被他从生死线上拉回的年轻母亲,康复后曾说,在生死攸关的手术台上,王焱那充满磁性的声音:不要紧张,不要放弃,我们一起努力度过难关!是她生命中听到过的最美好的声音,让她刹那间有了一种非常信赖的感觉,觉得生命是有希望的,不可以放弃,最终挺了过来。



 
他用爱诠释医者父母心的真谛。他在老百姓中口碑很好。患者经常打电话向他询问病情,他有时嘴里的饭还没咽进去就得接电话了。但不论什么时间,只要患者来电咨询,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因为他知道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治疗效果的关键。很多患者都说看完王焱的门诊,还没吃药,病就好一半了。7年前,一位90高龄的老人的心脏的两条血管严重堵塞,为了能有质量地活着,老人想冒风险做手术开通血管。如此高龄患者的左主干介入手术在当时是个禁区,王焱经过慎重考虑后确定了手术方案,并获得了成功,属全国首例。如今,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依然可以自由走动、生活自理,她已把王焱当成了精神支柱,每年过寿都要邀请他。通常,对于这类宴请王焱都婉言谢绝,但因为不想让年事已高的老人失望,这位老人的寿宴他却每年必到。

为医疗事业殚精竭虑的医院院长

在他刚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的胸中就怀揣着一个梦想——在美丽的鹭岛,建立一座实力强大的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为此,他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与全院职工只争朝夕,在短短十几年内就让心血管病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独有的厦门速度在业内赢得盛赞。
他用近乎苛刻的高要求培养出了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只要是动刀子就绝对不能讲关系。在这里,不管是谁都一样,必须经过严格考验。受导师何世华和国际心血管介入治疗鼻祖加里·罗宾的影响,王焱对医疗操作的完美度近乎苛刻。他将国际标准植入医院,严格执行传帮带:要求所有做介入导管手术的医生,必须要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一定例数的手术,并且不能有一丁点的差错。他的学生,哪怕是犯个小错误,都会被严肃批评。有的学生被批评后不服气,偶尔会发牢骚:这么点小失误,至于嘛?王焱总是严肃地指出,医生这个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一个小失误也许不会影响诊治效果,但两三个小差错合在一起,就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王焱先后培养和在培硕士生、博士生70余名,为本地区、本省及全国各地培训进修临床医师100余名。他的学生们毕业后多数都成为了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他积极引进了许多高精尖技术。十几年来,他开展、引进的新技术,填补了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国内专业领域的多项空白。如引进的无肝素心血管造影术,具有并发症少、康复快、花费少等优点,在国内领先;开展的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术病例以复杂高难度病变占多数,成功率高。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多项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至今已开展了5万余例心血管介入诊治手术,每年完成6000余例,陆续完成了亚太首例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全国首例可吸收支架植入术、于全省率先独立开展房颤的射频消融术、省内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手术)、省内首例降落伞封堵室壁瘤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已在医院常规开展。同时心外科手术成功率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年手术量达到了800余人次,稳居省内前三甲。


 
他启动了全国首个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2003年,他倡议并建立了福建省内首条胸痛绿色通道,医院全天候24小时开展急诊冠状动脉开通的微创介入治疗,十余年来抢救了无数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2013年,他领导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启动了中国首个全市覆盖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这一网络自构建以来,已挽救了千余名急性心梗患者,最短的一次,患者从抵达医院到开通堵塞血管仅耗时16分钟,远远低于国际专业指南要求的90分钟。曾有这么一幕生死时速发生在厦门:深夜,一艘来自金门的客轮停靠在厦门港,金门一名危在旦夕的心梗患者王伯被送上早已等候的救护车。在呼啸声中,救护车一路畅行。与此同时,王伯的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胸痛中心指挥室的大屏幕上,王焱率团队远程同步确诊并指导抢救。救护车抵达医院后王伯被直接送入导管室,植入支架开通血管。这仿若电影中才见过的场景,就是201410月厦门金门携手的一场跨海生命接力,胸痛急救网络的高效运作,挽救了这位从台湾转运过来的患者的命。这个生命急救的网络,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等评价为中国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的范本,让厦门走在了全国冠心病急救领域的前列。医院也因此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国际认证,成为中国胸痛中心协会首批认证的五家医疗机构之一,并获批设立国家胸痛中心区域认证办公室,这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四家。


 
他要打造的是一个有人文内涵的一流心血管病医院。他认为,一流的医院应该是个充满人情味的医院。在他看来,人情味简单也很琐碎,就是要让患者在医院就诊感受到实打实的舒服。他从自身一言一行做起,影响和号召全院员工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有一次,五六名医生跟着王焱去查房。临近病房,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医生一个箭步冲上去给他开门。见状,王焱叫住他,并亲自把门又关上。站在病房外,王焱给这位医生上了生动的一课。他说:进门前敲门,是最起码的礼貌,这是你第一次查房,我要教给你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不是医学知识,而是对病人的尊重。随后,王焱敲门等待里面的应答后才开门进去查房。年轻医生表示,这堂课将让他获益终生。



 
忙忙碌碌中,他走过了不惑之年。过去,他辛勤耕耘,收获诸多荣誉,却淡然处之,对于王焱而言,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才是他最大的满足与心愿。相信未来,他将带领我们创造更多的奇迹,实现更大的梦想,造福一方百姓。(林璐)